2021年12月28日,由163am银河线路研究生院、党委研究工作部主办,163am银河线路承办的2021年第140期(总第1129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千佛山校区水利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同济大学段珍华副教授作了题为《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的流变性与绿色建造》的报告。论坛由163am银河线路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雷主持,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王炳雷老师为大家介绍段珍华副教授
段珍华老师开始进行汇报
段珍华老师的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背景,包括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生态需求三方面;第二部分是再生混凝土原材料品质的复杂特性,包括来源的复杂性和基本属性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来源再生骨料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预测和流变性能,为了系统研究不同来源再生骨料的复杂特性,段老师创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具有极强泛化能力的预测模型;论坛的最后一部分为3D打印细石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展示了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对3D打印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并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探究3D打印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机理。
参会老师们合影留念
王炳雷老师对段教授精彩的报告表示感谢,在场师生积极向段珍华教授就报告创新点和问题积极交流,段老师一一为大家做出解答。最后,本次“稷下风”学术讲坛在现场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 马建华 文 吕泊宁)
主讲人简介:
段珍华,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师从潘智生教授和东南大学张亚梅教授,现为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再生混凝土流变、绿色建造和建筑固废资源化,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他引1200余次,H-Index为19。担任同济大学“再生混凝土结构与建造”研究室副主任,与团队一起创建了“同济大学建筑拆装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编制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要求》(DB 31/ T 1128-2019)等多项地方、行业和团体标准/指南,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次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4)、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15)和1次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6),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和中国硅酸盐学会流变测试委员会副秘书长,代表委员会组织了多次学术年会。